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肺高压是以肺血管明显重构和肺血管负荷逐渐增加,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和重构为特征的综合征。如果肺高压不进行治疗,患者可因右心室衰竭死亡。肺高压目前的血流动力学定义为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0mmHg(通过右心导管测定)1。肺血管疾病引起的毛细血管前肺高压进一步定义为肺血管阻力增加≥3个Wood单位(WU),而单纯毛细血管后肺高压的肺血管阻力<3WU,并且平均肺动脉压升高是由左心充盈压力升高所致的。几种形式的肺高压在临床上分成5组(图1)。本文着重介绍相对罕见的肺动脉高压(第1组)。我们对肺动脉高压机制、自然史和遗传特征的理解,以及对其靶向治疗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充分理解该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很重要,因为诊断该疾病需要通过全面临床检查来排除其他更常见的肺高压形式(对于后者,治疗基础疾病应是首要目标)。图1.肺高压(PH)的临床分类。图中显示了基于世界肺高压研讨会(WorldSymposiumonPulmonaryHypertension)年会议的PH分类,以及各组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1。COPD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IV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LD表示间质性肺病,LVEF表示左心室射血分数,mPAP表示平均肺动脉压,OSA表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PAH表示肺动脉高压,PAWP表示肺动脉楔压,PCH表示肺毛细血管瘤病,PVOD表示肺静脉闭塞性疾病,PVR表示肺血管阻力,RV表示右心室,WU表示Wood单位。最早对肺高压的解剖学做出描述的是vonRomberg2。Cournand和Richards在20世纪40年代对心脏和肺循环进行一系列生理学观察,是Forssmann在年首先于自己身上实施的人右心室导管插入术促使了他们的研究3。这三位研究人员因其开创性工作在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其富有启发性诺贝尔奖领奖演讲中,Richards指出,作为他们共同工作的成果,“多种形式和程度的衰竭得到定义,衰竭对治疗的应答也得到评估4。”年,Dresdale(Cournand和Richards的学生)及其同事首次发表了不明原因的肺高压(定义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例系列5。20世纪60年代,在集中出现与食欲抑制剂阿米雷司(aminorex)相关的原发性肺高压后,人们对这种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6。这促使世界卫生组织于年第一次召开了肺高压专家会议,目的是规范原发性肺高压的临床和病理命名,这是首次尝试有组织的分类7。关于肺高压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会议相隔25年,但此后每5年召开一次世界肺高压研讨会(WorldSymposiumonPulmonaryHypertension,WSPH)。会议进一步细化了肺高压的分类,根据相似的临床和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应答情况将肺高压分成5组(关于历史背景的讨论见补充附录,补充附录与本文全文可在NEJM.org获取)。人们认识到在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特征方面,肺动脉高压与直接影响肺动脉血管,并且已经有靶向治疗的其他疾病具有相似性,因此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一词取代了原发性肺高压。人们认识到部分人对这一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并在这一基础上里程碑性地发现了形态发生蛋白(BMP)受体2型编码基因(BMPR2)突变8,9。由于80%的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病例和多达20%的散发病例有生殖细胞系BMPR2突变,并且由于已在各种基因中发现其他突变,因此家族性肺动脉高压一词更改为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在本世纪的前20年,由于人们对肺动脉高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cmdc.com/wazlyy/160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