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能等待自愈吗

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很多家长困惑于先天性心脏病能否自愈。从目前医学研究和多年的临床观察来看,只有极少的简单先心病有自愈可能,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无自愈可能,并且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先心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存影响较大,为此,我国加大了对新生儿期儿童的先心病筛查力度。

那么,有哪些先天性心脏病能够自愈呢?缺损闭合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一、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小儿先心病的20%-40%,它是胚胎心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左右心室间的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一般可将室缺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单个小缺损直径<5mm,愈合率高;大缺损直径>8mm,愈合率低。

小室缺:75%的小室缺在出生后1年内自发闭合。

中等室缺:中等大小的室缺受到肺动脉压力、室缺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的大小可能会减小并发生自发性闭合,但可能性低于小室缺。

大室缺:大室缺很少自发地闭合,一旦发现建议尽快手术。

二、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使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合的房间孔。根据缺损部位的不同,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窦静脉型。临床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约占50~70%。临床上大部分房缺指的是继发孔型,即有自愈可能的类型。

一般来说,如果发生的年龄在出生后3个月以前,诊断的缺损小于3mm,1岁半内几乎都有可能自愈。缺损在3~8mm,在1岁半以内有不少可自然愈合;如果缺损在8mm以上的,很少有自愈者,应当遵医嘱及时治疗。数据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自愈发生在2岁之前,因此房缺手术也大多安排在2岁左右。

三、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种先天性异常通道,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约占先心病的20%左右,男女发病率比约1:3。

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关系,如高原地区发生率更高。另外也与出生状况有关,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产新生儿,体重小的新生儿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者。据统计,约80%在出生后3个月内闭合,少数可延迟到6月,一岁内闭合几率大,1岁以后基本上没有自愈可能,因此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时间安排在6-12个月进行。

虽然以上三种先心病均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还是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后给出建议,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因此,如果孩子筛查出来先心病,家长不能一味等待孩子自愈,幻想奇迹出现,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健康之路技术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cmdc.com/wadzz/15715.html

 


当前时间: